雛字康熙字典解释及音韵参考
雛康熙字典解释
雛康熙笔画:18画 (雛:18)
【唐韻】仕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崇芻切,?音䅳。【說文】雞子也。从隹从芻。【爾雅·釋鳥】生噣雛。【註】生能自食者。【釋文】雛,仕俱反。【禮·月令】天子乃以雛嘗黍。【釋文】仕于反。【孟子】力不能勝一匹雛。
又【禮·內則】不食雛?。【註】?伏乳者。
又【莊子·秋水篇】南方有鳥,其名鵷雛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鵷雛孔鸞。【註】鵷雛,鳳屬也。【集韻】或作鶵。俗作?,非。
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從遇切,音聚。【集韻】人名。仲尼弟子顏濁雛。
页码: 页1368第39
雛音韵参考
[广韵]:仕于切,上平10虞,chú,遇合三平虞崇
[粤语]:co1co4
雛索引参考
[古文字诂林]:04册,第10部,隹部,14
[故训彙纂]:2449|2527.2
[说文解字]:编号2281,第04卷上,隹部第14字
[康熙字典]:页1368第39
宝宝起名:根据宝宝八字命格、五行喜用神,结合汉语文学、传统国学、现代姓名学等理论的起名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