滂字康熙字典解释及音韵参考
滂康熙字典解释
滂康熙笔画:14画 (滂:14)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普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鋪郎切,?音霶。【說文】沛也。【詩·小雅】俾滂沱矣。
又水名。【山海經】虖勺之山,滂水出焉。
又滂洋,饒廣也。【前漢·郊祀歌】福滂洋。
又淜滂,風擊物聲。【宋玉·風賦】飄忽淜滂。
又滂人,掌山澤之官。【淮南子·時則訓】令滂人納材葦。
又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普浪切,義同。
又【集韻】披庚切,音澎。與洴泙同。水聲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洶湧滂㵒。
又【集韻】蒲光切,音傍。水流聲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滂濞沆漑。郭璞讀。
【集韻】或作雱霶䨦。
页码: 页641第25
滂音韵参考
[广韵]:普郎切,下平11唐,pāng,宕開一平唐滂
[平水韵]:下平七阳
[唐音]:pɑng
[国语]:pāng
[粤语]:pong1pong4
[闽南语]:pong7,phang5,phong7
滂索引参考
[古文字诂林]:09册,第1部,水部,174
[故训彙纂]:1305|1383.4
[说文解字]:编号7119,第11卷上,水部第174字
[康熙字典]:页641第25
[汉语字典]:卷3页1706第04
[辞海]:卷8页2030第3
宝宝起名:根据宝宝八字命格、五行喜用神,结合汉语文学、传统国学、现代姓名学等理论的起名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