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字汉语字典解释及含义

[①][wài]
[《廣韻》五會切,去泰,疑。]
(1)外面。与“内”或“裏”相对。
(2)外表;仪表。
(3)指外饰。
(4)表面上。
(5)越出,超出。
(6)忘怀;超脱。
(7)疏远;排斥。
(8)谓见外,当外人看待。
(9)抛弃;废置。
(10)外诸侯国;外国。
(11)外地;异乡。
(12)外物。
(13)谓视为外物。
(14)指男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當是時也,内無怨女,外無曠夫。”赵岐注:“普使一國男女,無有怨曠。”孙奭疏:“内無怨女,外無曠夫,皆男女嫁娶過時者,謂之怨女曠夫也。女生向内故云内,男生向外故云外。”杨伯峻注:“這裏内外係指男女而言。古代以女子居内,男子居外,所以這裏'怨女'用'内'字,'曠夫'用'外'字。”后世妇女称丈夫为外。南朝梁徐悱妻刘令娴有《答外诗》。见《玉台新咏》卷六。参见“外子”。亦指男宠,男色。
(15)指吏役人等。
(16)称母亲、妻子、姐妹及女儿方面的亲属为外。参见“外戚”、“外祖”、“外甥”等。
(17)指外廷臣僚。
(18)指地方官。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。
(19)以外。
(20)以前。
(21)另外。
(22)用在数量词之后,表示有零头。
(23)异;不一。参见“外心”。
(24)非正式的,非正规的。
(25)特指八卦卦位的上位。
(26)佛教称其他宗教、思想为外,自称为内。参见“外道”。
(27)传统戏曲角色名。元代戏曲中有外末、外旦、外净等,大致是指末、旦、净等行当的次要脚色。明清以来,“外”逐渐成为专演老年男子的脚色。
宝宝起名:根据宝宝八字命格、五行喜用神,结合汉语文学、传统国学、现代姓名学等理论的起名系统。